娃娃不講衛生怎麽辦?孩子的習慣要從小培養,家長別不當回事
文|話梅的媽媽(專心優質原創文章,擁有本文章版權,歡迎轉發共享)
小孩子都不太重視個人衛生,拿完食物就可能去抓別的東西,剛玩完泥巴就可能去摸食物,孩子的衛生認識是需要從小建立起來的,很多媽媽會逼迫孩子洗手、洗澡,但雖然孩子按照媽媽的主意去做了,他們心裏底子認識不到堅持衛生的含義,媽媽不在身邊的時分,孩子依然不會養成洗手、洗澡的好習慣,所以,媽媽們有必要改變教育模式。
茉莉的兒子3歲,兒子特別頑皮,在室外玩的時分常常摸地上的石頭、泥土,手上總是髒髒的,回到家,他也不著急洗手,要先跑到臥室把玩具都拿出來,茉莉每次都拉住兒子,不讓兒子亂跑,讓兒子先去洗手,兒子每次都匆匆洗兩下就跑,底子洗不幹淨,手濕濕的也不知道擦。茉莉沒了辦法,無意間給孩子買了一本《底子就不髒嘛》,沒想到孩子看完之後,自己主動洗手了。
家長的教育與叮囑,關於孩子來說可能是一種逼迫,孩子心裏並不會由於媽媽的一句教育而改變,他們不知道堅持衛生對自己來說有什麽特別的含義。有的媽媽會用要挾的辦法教育孩子,告訴孩子如果不這樣做就會有什麽後果,但孩子要麽認識到家長這是在要挾,要麽就會被嚇哭,教育效果並不理想。
這個時分媽媽們一定要改變教育模式,可以把教育與繪本結合到一起,寓教於樂,有助於培育孩子衛生習慣的繪本有哪些呢?
1、《底子就不髒嘛》
這個繪本的主人公便是一個不愛洗手的女孩,媽媽在生活中教育她不洗手就會把細菌遲到肚子裏,讓自己患病。故事的內容很貼近實際,媽媽可以複刻繪本中的生活場景,對自家孩子打開教育,在引導孩子時要堅持足夠的耐性,用孩子可以聽懂的語言和孩子溝通。
2、《臭臭的比爾》
這是一本很有趣的繪本,碧奇阿姨在幫比爾洗澡時費盡心思,媽媽可以利用碧奇阿姨的辦法和孩子進行互動,讓孩子在遊戲、玩樂的過程中洗澡,提高孩子的對洗澡的承受程度。家長要融入到孩子的世界中,用易於孩子承受的辦法與其溝通。
3、《星期二洗發日》
很多孩子都很厭煩洗頭,就像是故事中麥克一樣。這本繪本不僅會讓孩子慢慢承受不喜歡的事物,也教育大人要用興趣化的辦法教育孩子,把孩子“厭煩”的情緒變為“喜歡”,當孩子不喜歡洗頭、洗澡時,家長可以問詢孩子不喜歡的理由,然後增加這些活動的趣味,比如給孩子預備玩具等。
講衛生的好習慣要從小開始培育,家長要認識到這一點,不要忽視對孩子的教育與重視,同時要用孩子喜歡的辦法與其溝通、溝通,讓孩子在高興的氛圍中了解堅持衛生的重要含義。
你還知道哪些培育孩子衛生習慣的辦法呢?歡迎留言,一起溝通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在育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都可以給話梅留言,話梅將根據用戶留言做出最專業的回答,用專業的常識為快播电影處理育兒過程中煩惱與糾結!
重視、轉發、共享【話梅的媽媽】文章,話梅的媽媽拿手嬰幼兒護理常識、兒童營養搭配、幼兒衣食住行注意事項、幼兒成長過程中紮手問題等一切的育兒問題都會在這裏為您回答,給您最專業的建議!
由於專業,所以信賴。我是話梅媽媽,專業高級育嬰師。專心於處理親子成長中的問題。
本文來自 快播电影月嫂:www.fightinggames1.com(如有侵權,請聯係刪除)